易道日记易道日记

王付肺寒证用方:麻黄附子细辛汤(《伤寒杂病论》)

王付经典经方.jpg

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并根据方药组成及用量的配伍特点,可辨治阳虚感冒证、筋脉寒凝证、血脉寒滞证;辨治要点是无汗,舌质淡、苔薄白,脉浮或沉。

【组成】麻黄 去节,二两 (6 g) 细辛 二两 (6 g) 附子 炮,去皮,破八片,一枚 (5 g)

【用法】用水700 mL,先煎麻黄10 min,煮取药液210 g,每日分3次温服。

【功效】温壮阳气,解表散寒。

1.辨治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,以及原因不明发热属于阳虚感冒证,以发热、恶寒、手足不温、脉沉为基本特征。

【适用病证】

主要症状:发热,恶寒,头痛。

辨证要点:手足厥逆,口淡不渴,舌质淡、苔薄白,脉沉。

可能伴随的症状:无汗,或身体疼痛,或关节疼痛,或小便清长等。

2.辨治类风湿关节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骨质增生属于筋脉寒凝证,以关节疼痛、手足不温、脉沉为基本特征。

【适用病证】

主要症状:关节疼痛,无汗。

辨证要点:手足不温,口淡不渴,舌质淡、苔薄白,脉沉。

可能伴随的症状:形寒怕冷,或肌肉疼痛,或头痛,或小便清长等。

3.辨治心肌炎、心肌病、扩张性心肌病、肥大性心肌病、心律不齐属于血脉寒滞证,以心痛、手足不温、脉沉为基本特征。

【适用病证】

主要症状:心痛,胸闷。

辨证要点:手足不温,无汗,口淡不渴,舌质淡、苔薄白,脉沉。

可能伴随的症状:形寒怕冷,或心悸,或胸胁疼痛,或肢体酸痛,或小便清长等。

【解读方药】方中用透散药2味,麻黄偏于宣发,细辛偏于温通;温阳药2味,附子偏于温壮阳气,细辛偏于温阳散寒;即细辛与麻黄配伍以解表,与附子配伍以温里,方药相互作用,以温壮阳气,解表散寒为主。又,方中麻黄发汗治感冒,宣散通筋脉,温通治血脉;附子辛热强筋骨,救逆壮阳气;细辛发汗治感冒,温通治筋脉,温阳壮心气,方药相互为用,以奏温壮阳气,解表散寒之效。

【配伍用药】若头痛甚者,加桂枝、芍药,以温通缓急止痛;若肌肉疼痛甚者,加麻黄、桂枝,以宣通透达止痛;若关节疼痛者,加川乌、桂枝,以温通止痛;若心痛者,加川乌、半夏,以温通壮阳止痛;若胸胁疼痛者,加薤白、桂枝,以通阳行气止痛;若肢体酸痛者,加川芎、羌活,以行气通经止痛;若小便清长者,加大附子用量,再加干姜、巴戟天,以温阳固摄等。

【临证验案】

1.原因不明低热、关节疼痛

蒋某,女,36岁,开封人。有2年原因不明低热、关节疼痛病史,在省市级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,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,近由同事介绍前来诊治。刻诊:低热(37.3 ℃左右),关节疼痛,无汗,手足不温,少气乏力,口干咽燥欲饮热水,舌质淡、苔薄白,脉沉弱。辨为营卫筋骨寒郁证,治当温阳散寒,温通筋骨,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合方:麻黄6 g,细辛6 g,制附子5 g,生附子8 g,干姜10g,猪胆汁3 mL(冲服),炙甘草6 g。6剂,第1次煎30 min,第2次煎25 min,合并药液,每日1剂,每次服150 mL左右,每日分早、中、晚3次服。

二诊:体温37.1 ℃左右,关节疼痛减轻,以前方6剂继服。

三诊:体温37.0 ℃左右,关节疼痛较前又有减轻,以前方6剂继服。

四诊:体温36.9 ℃左右,关节疼痛止,以前方6剂继服。

五诊:体温36.8 ℃左右,诸症状基本消除,以前方6剂继服。

之后,为了巩固疗效,又以前方治疗12剂,随访半年,一切正常。

用方体会:根据关节疼痛、舌苔薄白辨为寒,再根据手足不温、少气乏力辨为阳虚,因低热、口干咽燥欲饮热水辨为阳虚浮越,以此辨为营卫筋骨寒郁证。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通阳,散寒通脉;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温通阳气,兼益阴津,制约阳虚浮越。方药相互为用,以奏其效。

2.扩张性心肌病、脑梗死引起半身不遂

常某,男,51岁,郑州人。2年前因脑梗死入院,经检查有扩张性心肌病,经西医治疗后出院,仍半身不遂,言语不利,出院后又用中西药治疗,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,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。刻诊:右半身不遂,语言不利,口水多,倦怠无力,胸闷,心悸,手足不温,口腻不渴,舌质暗红瘀紫、苔黄腻,脉沉弱。辨为寒瘀夹虚夹热证,治当温壮阳气,益气通脉,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、半夏泻心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:麻黄6 g,细辛6 g,制附子5 g,黄连3 g,生半夏12 g,黄芩10 g,干姜10 g,大枣12枚,红参10 g,五灵脂10g,蒲黄10 g,炙甘草10 g。6剂,第1次煎35 min,第2次煎25 min,合并药液,每日1剂,每次服150 mL左右,每日分早、中、晚3次服。

二诊:口腻减轻,胸闷好转,以前方6剂继服。

三诊:手足较前转温,口水较前减少,以前方6剂继服。

四诊:仍倦怠乏力,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,6剂。

五诊:说话较前略有好转,以前方6剂继服。

六诊:诸症状较前又有好转,以前方6剂继服。

七诊:诸症基本趋于好转,以前方因病情变化而酌情加减用药治疗180余剂,右侧下肢活动基本恢复正常,右上肢较前虽有明显改善,但较正常人仍有不利,为了巩固疗效,将前方制为散剂,每次3 g,每日分早、中、晚3次服。随访1年,身体基本恢复正常。

用方体会:根据右半身不遂、手足不温辨为寒,再根据舌质红、苔黄腻辨为湿热,因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,又因口水多辨为寒湿,以此辨为寒瘀夹虚夹瘀证。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通阳气;以半夏泻心汤清热温通,健脾益气;以失笑散活血化瘀通络。方药相互为用,以奏其效。
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易道日记 » 王付肺寒证用方:麻黄附子细辛汤(《伤寒杂病论》)
分享到: 更多 (0)